
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我国外贸韧性不断增强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31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22.1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5.1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尽管目前外需仍有压力,但我国外贸的韧性正随着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和市场多元化而增强。这种变化比增速本身更加重要。
平稳增长
“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体上稳中有进,势头良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馥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美国高关税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的稳健与韧性,为扩大自身贸易和全球贸易注入了积极动能。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结构呈现出品质升级、绿色转型、创新驱动三大特征。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等自身优势以及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大融资支持、促进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措施,增强了货物进出口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和能力。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25年,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加剧,制裁与反制裁频发。在此背景下,前10个月的外贸数据反映出我国对外出口增速走势相对平稳,多渠道贸易替代政策效果相对明显。2025年进口额增速转为负增长,反映出国内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修复,进口额的降幅年内呈逐月收窄的态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整体来看,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呈现出“量稳、质升、结构调整”三大特征。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6%的同比增速虽然不高,但在全球需求疲弱、通胀压力未退的背景下,仍能保持正增长,说明我国外贸具有较强韧性。出口增长6.2%,表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仍是最具交付能力的供给者。而进口连续五个月增长,是我国内需稳步修复的体现。在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增长,传统劳密产品走弱,一方面反映出发达经济体消费趋弱,另一方面说明全球需求和我国贸易结构加快向绿色、技术和高品质方向调整。
加速转向“多元市场”
前10个月,我国对非洲、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表现亮眼,分别增长18.3%、9.1%、4.3%;同时,我国对新西兰、英国、日本、欧盟的进出口分别增长6.2%、6%、5.3%、4.9%。
“从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情况来看,全球经济分化加剧,复苏不均衡。一是新兴市场活力充沛。新兴市场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传统市场表现分化。我国对部分发达国家传统市场的出口稳中有升,彰显我国与其贸易关系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欧元区等经济体增长受挫、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难得。我国对美国进出口下降15.9%,反映出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李馥伊说。
蓝庆新认为,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贸易保持增长,对美国下降近16%,反映出全球供应链在地缘政治压力下重新布局,贸易重心加速从“单一市场”转向“多元市场”。同期,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近6%,体现“南南合作”的持续扩张,代表了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暖信号”。
全年外贸“成绩”可期
“我国外贸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大概率延续‘稳中向好、结构优化’的走势。”蓝庆新认为,总体上看,四季度外贸的关键不在速度,而在韧性。增长动能更多来自结构升级、技术产品和数字贸易,而非传统低端产能。这种以“质量型回升”为特征的走势,将成为全年外贸最重要的信号。
在蓝庆新看来,我国进口连续增长表明国内生产和投资在恢复,补库周期启动,外贸正在由内需带动。我国出口端的增长更多来自结构优势。新能源车、电池、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继续扩张,竞争力正从成本向技术和产业链协同转变。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对接多元市场,将助推四季度的出口增长。在进口结构中,机电设备保持增长、能源与原材料价格走低,也为制造业稳产和成本下降创造了条件。如果全球补库周期开启,中国具有的供应链优势有望获得附加拉动。
苏剑预计,受基数效应影响,今年四季度出口额增速或震荡下行,但是全年出口额走势平稳,国别及具体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明显。在国别结构方面,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大幅下滑,对欧盟、东盟、中东、非洲等区域的出口将大幅上涨,尤其是对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欧盟国家的出口额增速较2024年同期有望大幅上涨;另外,受国内房地产、部分传统高耗能产业的去化影响,钢铁、煤炭进口额继续大幅下降。在产品结构方面,2025年,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出口额将保持相对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传统相对低技术含量商品出口额将继续保持下滑态势。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出口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
李馥伊认为,从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来看,尽管我国出口增速中枢下移但有韧性。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和外需阶段性偏弱的因素影响,今年11月和12月出口增速或仍出现负增长。但考虑到稳外贸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制造业加快升级以及中美经贸关系阶段性稳定,将继续为出口提供新动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概率较低。同时,我国进口增速维持相对低位但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和中间品进口有望保持坚挺,反映出国内产业升级和出口链需求的带动。此外,我国贸易伙伴多元化将持续推进。
“未来,我国出口新动能主要由高端制造升级、绿色转型加速、贸易新业态发展等驱动,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进口潜力方面,国内产业升级与消费多样化带动高技术和中间品进口需求旺盛,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有望稳定增长。”李馥伊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由AI辅助创作,经人工审核发布。本文内容来源于已标注的公开渠道,仅作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司处理。